<篇名>七十六、附王好古类集五脏苦欲补泻药味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,甘草;欲散,急食辛以散之,川芎;以辛补之,细辛;以酸泻之,芍药。曰:少与小承气。
至六日,与承气汤一升,若不大便六、七日,小便少者,虽不能食,但初头□,后必溏,未定成□,攻之必溏,须小便利,屎定□,乃可攻得病二、三日,无太阳、少阳证,烦躁心下□,至四、五日,不大便。液伤于外,复加风袭,故四肢微急,难以屈伸也。
阳得阴解者,谓日中得病,今日夜半愈也。肾本无实,不可泻,钱氏止有补肾地黄丸,无泻肾之药。
是乃历试历验,百发百中者也。 又云:痞阴邪,结胸阳邪,然于阳邪中又有大小之分,学者审之,于凡寒热杂合之证,无大实大热。
二十九、论痰为津液、脾湿所生、亦有因于火、因于虚、因于气、因于食者、而二陈峻利之剂、不可以概用也生生子曰∶痰者,津液所生也。防其阳从阴化,变厥惕亡阳之逆,断不可谓病在太阳,无可温之理也。
<目录>卷一\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伤寒,若吐若下后,七、八日不解,热结在里,表里俱热,时时恶风,大渴,舌上干燥而烦,欲饮水数升者,白虎加人参汤主之。太阳主表,表统荣卫,风邪中卫,寒邪伤荣,均表病也。